Home 哩哩雜雜 更年期憂鬱症分享|陪媽媽走過的這一段路

更年期憂鬱症分享|陪媽媽走過的這一段路

by carolyn8089
0 留言

大多數憂鬱症患者再經歷一段不知道何時才能到頭的憂鬱症,除了努力度過以外,也需要他人的鼓勵與陪伴。

這篇文章將與大家分享是如何陪伴媽媽走過令他煎熬的日子,那些回過頭看自己都會笑出來的可愛方法。

觀察當事人,同理當事人

在母親憂鬱症之前我自詡相當瞭解母親,知道母親喜歡來點咖啡、午後一定要睡上三個小時,那些廣告裡以為媽媽愛配菜湯的這件事情怎麼可能發生在我身上?

但事實上,當母親步入更年期後許多身體上的變化,帶來的不適感,讓母親對原本喜歡的事情都變得興趣缺缺。

於是,我拿出我特教老師的看家本領,開始觀察、蒐集資料,發現媽媽在這個時期需要的是「成功經驗」

這個成功經驗不是來自自己,而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成功經驗,因為他沒有辦法相信自己能夠成功,需要透過別人的成功經驗來鼓舞自己。


積極搜尋醫療資源

起初都以為是更年期的症狀,所以陪著媽媽去婦產科就診過,也有一陣子以為是神經系統上的問題而安排過健康檢查。

然而憂鬱症的確診之所以難,是因為病人往往在症狀出現時都僅覺得是「今天心情不好」,對於提不起勁的樣貌也只認為是「沒興趣」,等到有病識感時,往往是因為已經出現較為激進的手段了。

當時觀察母親的症狀後,我與工作上的臨床心理師談及此事,心理師用溫柔、堅定的語氣告訴我,或許我可以試著帶著媽媽去找找身心科醫生,或許會對媽媽有很好的幫助。

「身心科」這幾個字的標籤像是個桎梏,媽媽怎麼也不願意去就診,於是只好找了憂鬱症量表讓媽媽試試看,一試果然得到了建議尋求醫療上的救助。

董事基金會:台灣人憂鬱症量表

開始了治療的旅程後,也出現了短暫的病急亂投醫的現象,母親願意正視自己的生病情形,許多阿姨們也開始建議媽媽可以前往何處就診。

但憂鬱症並非一般的小感冒,也不是吃兩、三帖藥就能立即見效,母親這時常常會受他人的建議影響,時常對原本的醫生感到沒有信心,急著要換治療場所。

在此建議,還是要好好地完成療程別半途而廢~


當起記者撰寫文章

母親在憂鬱症常常覺得自己一定好不了,時常也說不能有誰是憂鬱症後康復的。

為了要讓母親相信憂鬱症是可以康復的,我每晚就寢前都要幫媽媽找一篇憂鬱症患者康復的新聞給媽媽,製造媽媽的成功經驗,也希望能透過這個方式增加他的自信心。

但偶有時候母親會說,「這個是男生啊他又不是跟我一樣是更年期憂鬱症」、「人家這個是讀書升學壓力太大,跟我這種憂鬱症不一樣啦!」、「阿這個女生那麼早就沒月經了,跟我更年期的憂鬱症哪可以比」

好吧!既然找不到,那我就自己來寫,總之我的目標是要讓媽媽建立自信心!

於是,我的故事人物設定越來越像母親本人,改的只是居住地區的不同,一天一篇。

媽媽越讀越有成就感,後來我把醫生給的醫囑也全都編列在上頭,媽媽竟然因為這些善意故事也全都照做。

某天清晨按照慣例又列印了一篇「自製」分享文給媽媽,媽媽說等我好了,你幫我聯絡這個人,我要來感謝他、告訴她因為他的分享救贖了我!

媽呀~差點捏出一身冷汗來!


為媽媽規劃時間表,一起執行

憂鬱症後媽媽大多不太有精神,雖說是躺在床上但也睡不著。隨著活動力的降低,代謝能力也越來越低下,狀況也就越來越差。

我總想在特教的領域當中,我學過若要提升學生的自我決策一是可以透過建立常規(Routine)的方式來進行。

在醫生給母親的治療方案當中,說明須要有規律且充足的項目有運動及睡眠。

然而運動對一個職業婦女來說實在是提不起勁、那該怎麼辦呢?

那年的暑假,我預計八月要上崗位工作,七月我便開始規劃時間表,規劃好就跟媽媽一起開始執行。

一起執行除了是陪伴媽媽以外,也是一個監督的概念,但媽媽肯定不願意被當成孩子,所以就一起平行的做吧!

陪伴媽媽做了一個月後,我隻身前往台南工作,透過電話提醒、事後詢問也都可以發現前一個月養成的常規習慣,已經幫助媽媽可以自己督促自己了!


安排家庭活動

母親在憂鬱症期間很不愛出門,老覺得自己不完美、常常覺得自己拍照也不好看。

但醫生有說安排出門活動對於憂鬱症患者是能提高正向思考的,於是我們在週末就時常安排全家出遊。

有時出遊不見得是要過夜,跑到外縣市吃一頓媽媽喜歡的客家料理。

有時則是去個山上踏踏青,後來母親也漸漸喜歡這種家庭活動,因為她愛的每一個人都會在周末放下手機一起聊聊天。

那時,我會準備一台拍立得,在出遊的時候拍下一張全家福,放在媽媽的錢包或讓媽媽自己收藏。

隨處可見的照片,照片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媽媽愛且珍視的!

也讓媽媽更加珍視自己的生命是具有強大價值的!


陪伴的路途上有時陪伴者也需要喘息,陪伴者的喘息時分分享唷!

0 留言
0

You may also like

發表迴響